初中升高中,不止是生活的重大转折,在学业上也有了重大转变。初中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进度、办法、习惯、心态等方面都将发生非常大变化。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
1、高中化学内容抽象性、理论性更强,特别是在高中一年级化学中,第一碰到的就是非常难理解的物质的量,使一些初中化学非常不错的学生很难适应。
2、高中化学的思维办法向理性层次跃进,初中化学要简单些,按肯定步骤就可解决,而高中化学的解题更复杂,需要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考虑。
3、常识内容有所增加,学生在同样时间内学会常识的工作量要明显增多。
2、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
1、依靠心理初中化学学习中,教师会列出中考各种类题目进行反复训练,学生易培养依靠老师、套用模式的习惯。高中这种模式就没了。
2、思想松懈初中化学拔尖的学生,假如用初中办法学习高中,没在思想上看重,办法上改变,容易跟不上,由于高中一年级是高中三年中最重要、打基础的阶段,故而高中一年级化学在高中及其要紧。
3、初中基础不扎实,学会不好,到高中进一步学习就会有肯定困难,因此要对初中常识进行查缺补漏,打好基础,到高中才能学得更好。
高中化学如何学
化学是一门严密的自然科学,前后联系十分广泛。高中化学所学的不少的定义,理论在初中已有初步的框架或轮廓。既使如此,每年高中一年级同学对化学的学习,仍然感到一下拔高不少,不可以适应。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化学学科的特征,总结出“精读,总结,巧记,勤练”的学习技巧。
1、精读:课本是常识的依据,大家对新学的常识需要认真细致、逐字逐句阅读其定义,学会其实质和含义,只有把课本了解了,才能深刻理解,应用时才能挥洒自如。如:“烃”的概念及其分类中说:“烃”是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类物质总称。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其中石油和煤的商品绝大部分是各种烃的混合物。由此可知清洗燃料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都是烃类,它们的主要成份都是碳氢化合物。阅读时,应边读边想,多联系老师课堂上所做的实验,多联系自己身边的生活常识,多提问题,对于自己尚不理解的疑难之处应做好记号,准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后精读课本内容,定义明确,理论理解透彻,借助短短的时间就易如反掌地做完作业,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2、总结:有的同学害怕化学,缘由之一就是化学“繁,难,乱”。这个时候可以用总结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1、大家可以从要点出发用常识结构为主线,把所学习化学常识总结起来。如研究卤素要点结构可知其教学顺序:结构→性质→作用与功效→制法→存在→保存等。可得⑴结构的规律性: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数,原子半径等。⑵性质的规律性:由最外层电子数为7,可推知单质的氧化性较强,得电子后形成离子还原性较弱,而其它含有卤素(正价)的化合物大部分都有较强的氧化性等等。
2、依据物质的特征,把所学过的一类物质总结起来,如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可以总结出学过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单晶硅,碳化硅等。
3、依据典型的习题可总结出常用解题办法,如高中一年级化学的物质守恒计算、混合物计算等等。
3、巧记
1、理解记忆.理解的常识记忆得长久,且便于应用。如“物质的量”大家需要理解它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的单位是摩尔,就是根据阿佛加德罗常数这个计数标准来概念的。即某系统中所含基本微粒的多少倍,该系统中物质的量就是多少摩尔。
2、总结记忆,把常识根据肯定的规律进行联想、组合或分块,可增强枯燥记忆的兴趣和成效。如容易见到易液化气体有HF,NH3,Cl2,CO2等;通入过量CO2气体仍有浑浊现象的有Na2SiO3溶液,NaAlO2溶液,C6H5ONa溶液,NaCO3饱和溶液等。
3、比较记忆,对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常识,通过比较可分清异同,预防干扰,学会实质。好似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种相似定义,都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结实。
4、歌诀记忆,对一些需要记忆又无规律的化学常识,可编成通俗、生动的歌诀,提升记忆兴趣和成效。如把过滤实验操作概括成“一贴、二低、三靠”,六个字包含了整个操作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容易见到化合价、酸、碱、盐的溶解性等都可以编成歌诀。
4、勤练:训练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常识的要紧渠道,训练要有目的性,不要单纯为解题而练,更不可以搞题海战术,课后的训练是为课堂中所讲常识服务的,练前应回忆课堂的常识要素。剖析某一习题时,要考虑用该课堂的什么常识要素,什么是课堂常识的补充、延伸和进步,什么是与旧常识一块综合运用。训练后还要想一想什么常识尚未应用于训练中,但还需要学会。通过训练,把所学过的常识在头脑中再现,达成真真掌握学懂。
学习的支持性方案又称外部学习技巧,主要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安排和具体办法的运用。它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密切有关。学习的支持性方案主要包含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预习与复习;听课和记笔记等。(对高考考试学科通通有效)
拟定学习计划是学生对自己学管理的一项技能,其意义在于:明确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有长远目的与最近目的之分。长远目的指以后若干年要达到的目的。如考高中、考大学等。最近目的指在短期内学习上达到的目的,如期终考试争取好成绩。目的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与动力。(加油哦!)
做到学而有序有了学习计划可以保证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也是一种按部就班的脑力活动。拟定了学习计划,就能科学地安排时间。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休息;什么时间处置课内作业;什么时间进步兴趣喜好。学而有序能够帮助科学用脑,提升学习效率。
磨练意志
有了学习计划就要实行计划。在实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会遇见各种问题,要使计划按原定目的进行,就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行动。因此,坚决实行计划的过程是磨练自己意志的过程。
学习计划大致包含四个项目:
学习计划即陈述最近目的或远期目的。学习计划要适合、明确、具体。适合,是指合乎学生自己能力;明确,是指不要含糊其辞,笼而统之,如“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的就不清楚,若改为“本学期争取英语成绩达到班级中上水平”就明确了;具体,是指将目的细化便于操作。如如何才能使自己英语成绩达到班级中上水平,可以细化为:天天熟记10个单词,朗读短文一篇等。
学习内容
包含学习科目和学习方法。学习科目指语文、数学、外语……学习方法是指预习、复习、书面作业、口头作业等。
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一种管理,又称为时间管理。特别是课余时间的安排更为要紧。由于课内时间主如果由教师安排,学生没多少自主权,而课余时间大多可以由学生自己自由支配,这里的计划性与有序性就看上去比较要紧了。时间安排要做到全方位、合理、高效。全方位指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与不同学科的学习时间搭配。合理指充分借助天天学习的最好时间。如有些学生早晨头脑清醒,学习成效较佳;有些则在晚上学习成效更好。要在最好时间里完成较难较要紧的学习任务。高效指要依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通常来讲,把要紧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由于这个时候精力充沛,而把很容易的放在稍后去做。
预习与复习、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习惯也是一项要紧的学习技能,并与其学业成绩密切有关。一些调查表明,优等生主动预习和复习的比率明显高于中等生和差等生(加油!!)。
1.预习:预习是一种根据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程的学习活动,是学习新常识的筹备阶段。这是学习活动的要紧环节,既是对学习新常识的初步感知,又能在新旧常识之间承上启下,打造联系。预习可以提升自学能力,也好了解新常识的重点、难题,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携带预习时的疑问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段。 预习的具体内容大致有:
初步理解教程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回忆、巩固有关的原有常识、定义;
找到新教程的重点和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用各种符号标在书尝试做预习笔记。
2.复习:复习是学习新常识的巩固阶段,它可以使学生温故知新,加深对所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系统连贯、融会贯通地学会常识。从时间上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课后复习是指学生将所学的常识在当天放学将来进行复习,复习量不多,但非常重要。阶段复习是指学生将所学到的常识按一两个单元进行系统地复习,复习量适中。总复习系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个学习阶段的复习,复习量较大。从方法上可分为阅读教程、整理笔记、做习题等。阅读教程是将学过的课文进行粗读和细读,将要紧的内容背诵下来。整理笔记是将过去所做的笔记重新整理,将所学常识从"冗杂"到"简单"、从"厚"到"薄"地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我们的常识结构。做习题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做基础性习题,适合增加困难程度;学习出色学生可多做一些难点。
为了提升复习的成效,学生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复习须准时准时复习可以加大记忆,降低遗忘。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识记过的事物第一天后的遗忘率达55.8%,保留率为44.2%,第二天未来的保留率为33.7%,一个月后的保留率为21.9%。自此将来就基本上不再遗忘了。因此,准时复习所学常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复习须考虑
复习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是对所学常识进行一次再加工的过程。复习时要考虑常识学会的程度,要多考虑几个为何,要做到透彻理解,熟练运用。
复习须多样
复习办法多种多样,要依据学习需要灵活使用,除去上述介绍的办法,徐崇文等人还提出了几种具体办法:
尝试回忆复习法。就是先不看书,把老师上课讲的常识的主要内容回忆一遍,有人称之为"过电影"。如此可以检查自己听课学习的成效,对于回忆不起来的内容,可以翻书看笔记,以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
倒回复习法。就是退回到与新常识有联系的、自己没学会的要点上进行复习。运用倒回复习法时应该注意:第一,要准时,不要等到问题成堆才倒回去复习;第二,不可以丢下新常识的学习而单纯倒回去复习,以防导致新旧脱节;第三,要飞速,复习时间不可以过长,以免影响新常识的学习,赶不上教学进度,产生新的常识障碍。
·协同记忆复习法。帮助学生记忆的感官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要提升复习的成效,就要尽可能用多种感官,即充分发挥眼、耳、手、鼻、脑等各种感官有哪些用途,有益于结实地记住复习的内容。
3、听课与记笔记
1.听课
听课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常识的要紧形式,也是学生获得系统常识的要紧渠道。提升听课效率须做到:(1)做好听课前的筹备工作:常识筹备——即通过复习、预习知道新学习资料涉及到的有关内容;物质筹备——备好必要的学习用具;心理筹备——要有充沛的精力和学习心向。2)多思多问学生在听课中要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况,力求从不同角度去剖析和理解所学的问题。多问与多思密切联系,“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悟,有悟才能进。”学生从不问到能问、多问有个过程。《晦翁学案)里写道,‘‘念书始读,未知有疑,第二则日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日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有张有弛 中小学生在45分钟一节课里,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致在20—30分钟,若要学生上课全程维持高度思想集中,大脑相当疲劳。因此,教学活动安排在思维强度要有紧有松,讲授新课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训练或自习时段可使学生松弛一些,如此可以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
2.做笔记
有不少研究发现,做不做笔记对学生加工学习资料的成效有非常大影响,表目前以下三方面:
对学习资料的选择性注意做笔记可以引导学生去注意某些材料而忽视其他材料。研究发现,学习者对笔记里材料回忆的概率,为不在笔记里材料的两倍。做笔记虽然具备集中注意的功能,但也会在一定量上限制学习内容的总量。当学习资料呈现速度非常快的时候,或者学生缺少有效的编码技能时,这种局限更为明显。
对学习资料的内在联结心理学家曾作了如此的研究:他们将一篇1220字的人类学课文呈现给两组被试,呈现时间为9分钟,一组被试者被需要做序列性笔记(根据文章所呈现的观念之次序);另一组被试者被需要做重新组织过的笔记。结果发现,按重组方法做笔记组比起按文章序列做笔记组,不论是在立即回忆测验,还是在而后的延迟测验中,前者的回忆成绩均明显高于后者。
对学习资料的外在联结外在联结是指使所呈现的信息与原有常识打造联系。研究表明做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打造外在联结。心理学家梅厄曾需要大学生去阅读每页上面都有描述一个程序设计命令的电脑程序设计手册。一组受试者在阅读了每页之后被需要用我们的话来讲解这一程序命令,而且使命令与具体熟知的状况发生关系,故该组又称为精制加工组。另一组受试只阅读每一页内容而不予精致化。结果发现,精细加工组比非精细加工组能回忆起更多的定义性信息,而且在应用指令解决问题的测验中成绩也较好。然而两组在回忆内容组节方面无明显差异。可见,精细化做笔记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呈现的新材料与他们已经了解的常识发生联结。学生上课怎么样才能做好笔记呢?下面有几个方面建议可供效仿:
1,记录教师讲课要素。上课内容丰富,若逐字逐句去记,如此浪费时间间,又影响听课水平。最好以提纲式,将要素一一列出。
2、运用速记符号。课堂上教师讲课内容丰富,有时语速较快,为了能将上课内容要素记下,可使用一些自己容易辨认或熟知的速记符号。
3、尝试用我们的话记录要紧定义。有时逐字逐句将教师原话记下自己不肯定理解,尝试用我们的语言记下一些新常识、定义,是对学习资料的一种精制加工,有助记忆与理解。当然,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习力,能力普通的学生需要经过练习方可做到。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处置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课堂内,学生应以一心一意听课为主,由于只有听了解了,记下来的东西对自己才有意义。若没听懂,只不过机械照记,记下的内容意义也不大。
-检举物质的量浓度
1在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50mL中,加入固体Ba2
4.275g,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为13(设溶液体积不变),再经过滤得干燥沉淀物2.33g。求原溶液中SO42-、Cl-、
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请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谢谢)
氢氧化钡的总物质的量为0.025mol,OH-的物质的量0.05mol.
反应后溶液pH=13,呈碱性,说明氢氧化钡过量了.未反应的氢氧化钡中的OH-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
则中和反应消耗了0.045mol;即消耗的H+物质的量为0.045mol;
另外生成的沉淀物是硫酸钡,其物质的量为0.01mol,则硫酸为0.01mol;则硫酸电离的H+为0.02mol,消耗的OH-为0.02
与盐酸反应的OH-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则盐酸为0.025mol;
故SO42-、Cl-、
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
0.2mol.L-1
0.5mol.L-1
0.9mol.L-1
2物质的量与浓度
将500mlPH=1的硫酸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与50MLBa2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0.466g沉淀,假设此时的滤液为100ml,测得滤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0.1mol/L.求原混合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2)50mlBa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过程及式子
酸的混合液PH=1,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所以氢离子物质的量为0。5MOL,沉淀后有氢氧根离子,所以硫酸完全反应,由沉淀水平得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故氯离子物质的量=氢离子的物质的量-2*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0.046MOL。
n=n/2
+w*50ml/2=0.0275mol
w2)=n/50ML=0.5mol/L
学理科的通用方法--题海战术,虽然很久以来,不少人不倡导,但,它是我用到目前唯一百试不爽的方法,多做题你就能领会到无限的常识,只有通过做题你才能学到是你一个人对学科常识的理解,才能有你独到的见解,你做了不少之后,你会发现你做题时愈加有感觉,不过需要搞了解入门知识再进行题海战术。在化学方面多了解一点,只有好处没坏处,在物质的量那一章中的计算题最好不要背公式,公式总会忘的,但做题的思路一旦学会就非常难忘掉了,你最好使运算意义做题,或者说依据单位做题,需要的量的单位是什么,已知量的单位是什么,通过单位间的运算,就能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间的运算关系,如此的例子不少我就不列举了,你一个人碰到那一章的题,自己去领会就能了解了。态度决定所有:你是不是真的把化学学习放在心上,是会决定你能否学好他的重点,你只须看重它就好了,和我前面说的一样,你不要过分担忧,你只须给它与高考考试所占分值成正比的时间学习已经足够。
嘻嘻……)
中学习化学学习重点要知道化学的特征并找到适合的办法
1、(母亲觉得那是必需的)要维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有劲,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对化学有兴趣主如果因为化学与平时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化学学习可以结识一些容易见到的现象和行为,也可以在日常防止一些有害的行为。比如:泡沫灭火器主要成分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二者可以发生双水解产生很多二氧化碳;炒菜时加些料酒和醋是由于乙酸和乙醇发生了酯化反应,声称有香味的乙酸乙酯;有人用草木灰清洗厨房用具是由于草木灰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钾水解显碱性;因为铝对人体有风险,所以平常应少吃铝箔包装的食品,少用铝制容器盛装食品......
2、看重双基,学会化学用语:所谓“双基”即指化学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入门知识的要紧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它们通常都是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备肯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要只局限于熟记,要擅长抓住其中的重点,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定义的关键字为“能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水平和化学性质不变”;燃烧热定义中“1mol纯物质”、“”。对双基不只要正确理解,更要紧的是应用。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学科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能熟练学会,灵活运用。
3、学会好学习的步骤:⑴课前适合预习:阅读新课、找出难题、温习基础;⑵高效听课:课堂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紧跟老师思路积极考虑并做好笔记,假如老师讲的某一个问题没听懂,先迅速地用简单的几个字记下问题,课后再找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不可以被个别问题所困惑,不然就会干扰整堂课的听课成效;⑶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上完新课第三阅读教程,可以“学新悟旧”,加深对常识的理解,然后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学过的常识并训练常识的应用能力;⑷科学总结:在学习了较多要点将来要尝试对它们进行总结,譬如硫及其主要化合物就能总结为“硫化氢→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如此便于理解和记忆。
4、擅长问老师问题: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遇见一些困难,这是要敢于问老师问题,我身边的一些同学一直遇见问题也不问,如此会愈加感觉化学难学;但更不是说一有问题就问,应该是自己认真考虑过将来还不可以解决的再问,不然会培养对老师的依靠性,另外请教老师最好是请教解题思路,而不是让老师把整个解题过程完整的给出来。